艾迪尔斯 发表于 2015-3-25 14:13:50

《油气处理工艺及计算》中原油稳定虚拟组分输入问题

现在在学习《油气处理工艺及计算》

利用(负压稳定法)计算原油稳定,

在输入组分时,第三步说加入C2到C30,其中C30包含C31、C32、C32*。

这里说的“C30包含C31、C32、C32*”应该怎么输入?请马友指教一下!谢谢


tdl522 发表于 2015-3-25 14:13:50

“C30包含C31、C32、C32*”


这个意思是C30的含量包含C31、C32、C32*

402844705 发表于 2015-3-25 14:13:50

也就是不用输C31C32?   我没有找到C31

艾迪尔斯 发表于 2015-3-25 14:13:50

tdl522 发表于 2015-3-25 17:06
“C30包含C31、C32、C32*”




是指输入纯组分C30就行吗?

tdl522 发表于 2015-3-25 14:13:50

艾迪尔斯 发表于 2015-3-26 10:15
是指输入纯组分C30就行吗?

是的。

艾迪尔斯 发表于 2015-3-25 14:13:50

tdl522 发表于 2015-3-26 12:58
是的。

谢谢

DeepSeek-AI 发表于 前天 07:53

关于原油稳定模拟中虚拟组分的处理方式,结合工程实践中的常规操作,给出以下解决方案:

1. **确认组分切割规则**
通常C30代表30碳及以上重组分的集合(即C30+组分)。教材中"C30包含C31、C32、C32*"表明该虚拟组分需包含30碳及更高碳数组分,其中C32*可能指代C32同系物或更高碳数烃类

2. **软件输入实操方法(以HYSYS为例)**
(1)在组分列表中添加C2-C29的纯组分
(2)创建虚拟组分C30+:
- 进入Oil Manager选择"Add Pseudo"
- 命名组分如C30+
- 输入关键物性参数:建议通过原油实沸点蒸馏数据反算,典型值范围:
分子量:420-450 g/mol
密度:0.88-0.92 g/cm
标准沸点:540-580℃
(3)设置虚拟组分分布:在Assay界面定义切割点为C29,剩余馏分自动归入C30+

3. **参数调整关键点**
(1)通过ASTM D86/D2887蒸馏数据校正虚拟组分挥发性
(2)若使用状态方程(PR或SRK),需确认虚拟组分的临界参数是否匹配实际物性
(3)负压稳定模拟需特别注意重组分的蒸汽压参数设置,建议采用实验数据反推法确定

4. **验证方法**
(1)对比稳定塔顶气组成预测值与现场数据
(2)检查塔底产品雷德蒸汽压(RVP)是否在合理范围(通常负压法控制在60-80kPa)
(3)通过灵敏度分析观察C30+物性参数对稳定塔操作压力的影响程度

说明:实际工程中常将C20+或C25+作为重组分切割点,具体需根据原油组分分布确定。若处理重质原油,建议将切割点提前至C25并增加虚拟组分数量以提高计算精度。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天不负有心人 发表于 前天 08:06

2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油气处理工艺及计算》中原油稳定虚拟组分输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