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粒的综述
造粒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其目的是改变颗粒的尺寸,即:或使大块物料变成小颗粒,或使小颗粒尺寸增大。造粒的方法很多,如搅拌法、压力法、加热法、喷雾分散法等,随着工业化生产对产品要求的提高,特别是肥料工业的发展,发现原有的许多造粒方法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粒度小、强度低、极易在运输、贮存和施肥过程中部分粉化而丧失肥效。大颗粒肥料(粒径为 4~8mm)由于粒度大,强度高而适于森林、草原飞播,超大尿素(粒径为 8~12mm)可作为水稻的深层底肥。对粒度大,强度高的肥料的需求促进了造粒技术的发展,于是相继产生了挤压造粒、转鼓造粒、盘式造粒和流化床造粒。造粒常与产品干燥前的预加工过程,或后处理过程,或与干燥同时进行。传统造粒方法工序多,操作时间长,物料和能量损耗大,且操作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而在目前诸多的造粒方法中,流化床造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突出特点是集喷雾、成粒、混合、反应、干燥(或冷凝)等过程于一身,目前工业化应用得到了普遍推广。
流化床喷雾造粒(包衣)技术作为一种己大规模工业化的非传统型造粒技术,现己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肥等工业中,同时其颗粒产品的包覆均匀度——料液在颗粒表面的包覆均匀性或颗粒群中包覆理想颗粒的数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于这一复杂的气――液――固多参数操作系统,如何通过对相关操作参数及重要构件的实验研究来提高和改善造粒(包衣)颗粒产品的包覆均匀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流化床喷雾造粒(包衣)作为一种新型造粒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的制造过程,如肥料、药品、工业化学品、食品(尤其是速溶食品)、陶瓷、核燃料、以及树脂工艺等。
近几十年来流化床喷雾造粒(包衣)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农业的高度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粒状肥料;一些质量不佳的原料需经磨碎后去除杂质,而后进行高品位的细粉造粒;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要求给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现代食品向方便、速溶方向发展;回收粉尘更是环保对现代文明生产的要求;这些行业的生产特点和市场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其技术的发展。同时,人们对造粒(包衣)颗粒的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因包覆均匀度是影响最终颗粒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如颗粒的包覆均匀度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片剂的强度、崩解度等方面:缓释肥料的包覆均匀度,将直接影响其肥效发挥;粉状食品的包覆均匀度好坏,对食品的口感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故流化床喷雾造粒(包衣)颗粒的包覆均匀度近几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谢谢分享 有流化床喷雾造粒的书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