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国际三足鼎立 国内西部占先
氯碱:国际三足鼎立 国内西部占先目前,中国氯碱工业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一员,与北美、中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集中在中国西部的电石法工艺,具有很强的成本竞争优势。记者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氯碱论坛上了解到,中国西部拥有丰富的煤资源和电石资源,氯碱工业中国特色明显,曾经备受争议的电石法工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然而,要想将竞争优势保持下去,目前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消化掉过剩产能,开发无汞工艺,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升行业内在的竞争力。
图为中泰化学生产厂区。(中泰化学供图)
氯碱行业的龙头企业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2年保持年均40%以上的发展速度,目前PVC年产能达到150万吨,烧碱年产能110万吨。
目前,中国氯碱工业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一员,与北美、中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集中在中国西部的电石法工艺,具有很强的成本竞争优势。记者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氯碱论坛上了解到,中国西部拥有丰富的煤资源和电石资源,氯碱工业中国特色明显,曾经备受争议的电石法工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西部:竞争力显现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未来最有竞争力的氯碱产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东,一个是中国。这3个区域正好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原料,在美国主要是以页岩气,在中东是以天然气,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则是以煤炭作为原料。”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李军告诉记者。
他进一步表示: “谈到市场,肯定要先谈到成本问题。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与中国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比如我们的煤炭资源是相对丰富的,所以可以把以煤炭为原料的氯碱行业成本和美国以天然气、原油为原料的氯碱行业成本做一个比较。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以秦皇岛价格为例,每吨价格在500~600元,折算成乙烯为原料的成本相当于每吨950~1075美元。其实在西部,很多企业电石、煤炭的成本是远远低于这个水平的。而在北美,原油以每桶90~110美元来换算成乙烯则为每吨1000~1300美元,天然气以每百万英热4~6美元来换算成乙烯则为每吨450~650美元。”
“再从电价的成本来讲,换算电解单位为成本单位(ECU的成本)来进行核算,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成本与中东和北美处在一个差不多的水平上。” 李军说。
“不过确切地讲,中国中西部地区应当是未来很有竞争力的地区,在东部地区比如上海电价要接近0.7元,在这种情况下ECU的成本就会非常高。在西部地区电价一般不超过0.4元,假如有自发电的,其成本还不到0.2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部氯碱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PVC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从整个开工率来讲,也是呈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但总体来讲我们的开工率还不是太高,过剩产能的消化对我们行业来讲,是未来发展的挑战之一。”李军认为。
IHS化学咨询顾问罗家焕也看好中国未来在全球范围中的竞争力。他指出:“我们看到中国作为烧碱和PVC的生产大国,具有非常强的国际存在感,我们同时会看到能源的变化会决定各个地区的盈利能力。你会看到美国会进一步加强PVC和烧碱的出口,你会看到欧洲正在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烧碱会在世界范围内交易,一个地区的情况会影响其他地区,全球化格局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必须清楚,作为一个卖家,不同地区之间是存在着竞争的,比如说东北亚会与美国海湾地区竞争,作为生产厂家不只是和你临近的生产厂家竞争,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竞争。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成本和可持续发展。从买家的角度来看,买家现在他们可以选择在美国或者是在中国、日本来采购,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有价格优势的供应商会赢得更多的买家。”
除了成本的优势,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也是为业内人士所看好的,这也为中国成为世界氯碱行业主力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李军认为,中国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是很明显的。以烧碱为例,从2010年以来,表观消费增长率几乎维持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也超过10%,我们预计今年烧碱消费量的增长有望超过10%。从PVC的角度来看,也是有非常好的市场需求,尽管比烧碱的增长幅度低一点,但近几年的表观消费增长率还是在7%~8%的水平上。
那么从未来市场的潜力来讲,这种增长是不是能够保持?
李军告诉记者,尽管中国宏观经济进入到一种新常态,跟前些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但是从PVC的人均消耗量来看,中国大陆去年的人均消费量大概是11.5千克,跟欧洲、美国相比,还是处于很低的一个水平,像美国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24千克。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未来市场的潜力依然存在。当然从产能来看中国现在可能已经达到了人均20千克以上。所以企业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还是非常明显的,产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但是消耗只有美国一半的水平。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什么时候能从11千克达到22千克,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消化过剩:将出现重组整合
虽然近些年,由于产能的快速增长,业内很多企业感受到了压力,但在这次国际氯碱论坛上,记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业内人士对未来的乐观,那么在他们眼里,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使行定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使竞争力能显著提高?其中,消化过剩产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
李军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近几年烧碱,特别是PVC发展非常快,产能过剩是客观存在的,目前行业总体开工率还不是太高,背后反映了产业的集中度不高。以烧碱为例,全国现在170多家企业,平均规模还只有22万吨。这些企业中,年产能最大是110万吨,超过100万吨的企业只占到5.5%;PVC是同样的情况,平均产能只有27万吨,超过100万吨的企业比重只占到15%。未来消化过剩产能的任务十分艰苦。应该通过兼并整合,不断地提升行业集中度,对中国氯碱行业来讲,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新疆天业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物流产业副总经理严健也指出,目前中国PVC行业的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行业整体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世界PVC产业已经经历过几次大的调整和整合,目前留在行业里的大都是具有规模成本技术和市场核心优势的企业。中国快速发展的PVC企业,必将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调整和整合,具有优势的企业在这个调整期内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通过独特的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得以生存,也必然有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其生存空间。相信通过这次深度调整,中国也将完成由PVC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的。
除此之外,严健认为将来差异化发展是主基调。他说,从大的发展环境来看,市场对高品质PVC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PVC发展的模式也开始由单纯提高产能转向以多品种迎接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差异化发展的紧迫性,一些PVC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密切联系,结合国家标准和下游用户的使用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企业产品的标准和牌号,细分市场,也得到的用户的认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来细分产品品种,坚持树脂专用化高端化的发展模式将会更加清晰。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首席分析师叶由忠指出,当前我国氯碱产品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集中在一些通用型号上,比如前几年大家都去做糊状树脂,现在市场就都是CPVC。企业在未来应该在PVC不同的专用料,特别是一些特殊用途的PVC的树脂上下功夫取得突破。我们中国市场对特种PVC树脂仍是保持着刚性的需求,特别是人们对衣食住行娱乐消费需求档次的提高,比如对汽车、建筑材料、油墨、包装、玩具、家具等要求越来越高,对PVC特种树脂的要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目前情况下,今年的PVC糊树脂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消费量同比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节能减排:突破制约瓶颈
毋庸置疑,中国氯碱行业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前三甲之一,但要想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另一个重点工作是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李军指出,行业当前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汞污染防治问题,这是事关行业能不能持续发展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行业已经提出了汞污染治理的路线图就是从高汞到低汞到无汞,现在正处在从高汞到低汞的过程当中,目标是到2015年底,整个行业汞的消耗要减少50%。要实现最终的无汞化目标,对企业来说要从两个方向来努力:第一,从催化剂的角度来形成无汞触媒的研发和规划;第二从非汞工艺的角度,从工艺路线创新的角度实现无汞化的目标。
严健告诉记者,与国际市场不同,长期以来电石法PVC装置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实力差,产品质量始终同石油乙烯法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影响了中国整体PVC产品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电石法PVC工艺的进步,预期自控技术的开发应用,使电石法PVC基本达到了乙烯法PVC的要求,尤其大型电石法PVC企业,其产品质量已经完全能够与乙烯法PVC相媲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电石法PVC也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因此电石法PVC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中低端领域上占据了市场主流,高端领域的拓展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电石法是我国氯碱行业的特色,其市场份额占到80%,未来电石法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
严健说,2001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中,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截至2013年完成情况看,单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前3年只完成总任务的54%和20%,与60%的进度要求有明显的差距。节能减排通过成本上升,电石法PVC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有限,竞争优势一定会受到抑制。
据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国内不少龙头企业已经在节能减排上先行一步。齐鲁氯碱厂将PVC汽提塔进行有效改造,将汽提用高压蒸汽改为合成炉副产低压蒸汽。通过改造,汽提塔运转正常,PVC成品达到优等品标准。按高压蒸汽成本180元/吨计算,则每年可节约蒸汽约2万吨,节约费用约360万元。在二轮改造时,由德国伍德公司做基础设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氯乙烯生产技术——德国VINNOLIT生产技术。相对较为早期的平衡氧氯化生产技术,新装置在生产过程易于控制,产品质量优异,排放更少,综合能耗更低。
图为第三届中国国际氯碱论坛现场。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提供)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氯碱论坛上,来自印度、俄罗斯、美国等海内外十余个国家的大中型氯碱企业及相关上下游行业企业代表共同关注未来全球氯碱行业的发展方向。
背景资料全球氯碱业提升竞争力各显其能 “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PVC产品需求有望逐步增加。全球氯碱行业更为关注高附加值的耗氯产品的涌现以及产业整合,全面加快竞争力提升”。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氯碱论坛获得的信息。
IHS化学咨询顾问罗家焕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近些年,北美的氯碱行业出现了兼并重组现象,1995年有24家生产商,现在只有16家生产商,前10家企业产能现在是占到了总产能的95%,10年前占到90%,集中度在提高。另外,由于成本下降,美国开始出口PVC和烧碱,出口量一直在上升。出口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大型的跨国集团集成出口,从烧碱到乙烯出口的规模都很大;另外一方面是小型企业也加入了供应链,美国对有关的氯产品的运输有很多限制,所以一些小型生产企业就将业务给距离比较近的批发商统一进行销售。
俄罗斯则通过加快技术转型来提升本国氯碱产业的竞争力。俄罗斯氯碱工业协会执行理事Boris Yagud介绍说,当前在俄罗斯氯碱行业中,水银法、隔膜法占到比较高的比重,隔膜法超过了50%,水银法是30%,离子膜只有18%。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将水银法和隔膜法的基础设备现代化,减少能源的消耗,改善环境。同时,俄罗斯在注重经济可行性的同时,希望将水银法、隔膜法等企业的生产工艺转变成离子膜法。虽然离子膜法是比较昂贵的工艺,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俄罗斯有很多企业已经了花费大量资金来实现对现有的水银法设备的更新换代,如果让他们放弃水银法可能并不是很好的做法。他们认为,到2025年的时候水银法会直接退出,但是现在他们依然希望使用水银法,但会尽量降低它的污染。
我国的近邻印度,则通过氧化铝工业的快速发展来推动烧碱的发展。印度碱业协会和印度化学委员会委员Anil Kumar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烧碱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预测在将来的4到5年时间里,依然会保持4%到5%的增长,并且随着氧化铝、纺织品等的增长,到2020年需求会达到350万吨。氧化铝工业推动了烧碱的发展,氧化铝在印度处于较高的战略地位,产能位于世界第7,未来氧化铝产能还有进一步的增长计划。
他同时表示,当前印度PVC生产企业比较少,只有5家,总产能并不是很高,供给量为130万吨,而其表观需求为230万吨,所以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PVC。从2012年到2014年,印度需求量的增长率只有3%~4%左右,增长较慢,是因为PVC价格有所增加,进口价格比较贵。但是Anil Kumar仍然看好印度PVC未来的市场机遇,在印度,PVC人均消耗非常低,中国PVC人均消耗是11.5千克,巴西是9.7千克,美国是24千克,印度还不到中国的1/4,未来印度PVC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刘雅文来源:中国化工报 看着挺好的
这东西我收了!谢谢楼主!马后炮化工真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