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结构调整,路该怎样走?
氮肥结构调整,路该怎样走?作者:李闻芝 刘鹏程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氮肥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在成本线以下运行,尿素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尿素价格前5个月连续下跌,5月份平均出厂价跌破1500元/吨,个别地区跌破1400元/吨,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
江苏双多公司运用沿江运输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复合肥、缓释肥等工业用肥市场。图为该公司正在将尿素产品通过船运发往缓释肥料企业。 (孙熙 摄)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氮肥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在成本线以下运行,尿素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尿素价格前5个月连续下跌,5月份平均出厂价跌破1500元/吨,个别地区跌破1400元/吨,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
随着7月份的到来,化肥出口期窗口的打开,下半年化肥行业的运行情况或有所好转。尽管如此,业内的专家依然认为,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能就此放缓,加快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是氮肥行业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特别是要将眼光放长远,既要立足化肥,又要走出化肥,开辟一条以化养肥的新途径。
行业前行受困多重因素 ——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氮肥的供给也从产不足需转为供应过剩,行业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
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我国尿素总产能达到8070万吨,市场需求约为6550万吨,产能过剩1500多万吨。但目前仍有新项目在建,产能过剩的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预计2017年,尿素产能将会突破9500万吨,而需求增长却十分缓慢。
“产能过剩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与成本倒挂,企业严重亏损。今年5月份,尿素的价格已经跌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李寿生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表示,“今年上半年的严峻形势让许多企业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认识到了化解产能过剩、进行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高力也谈到,目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氮肥行业最大的困难,也是最主要的矛盾,同时也是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最专注的问题。目前氮肥市场的低迷很大程度上是产能过剩所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对行业发展造成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目前行业已经尝到了产能过剩带来的苦果,今年以来,大部分氮肥企业在成本线以下运行,尿素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国内需求增长减缓
与产能高速增长形成反差的是,国内氮肥的需求增长却在放缓。高力介绍说:“随着科学施肥理念的推广,农业偏施氮肥的现象越来越少,近2年农业对氮肥的需求增长放缓。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预测,2014年氮肥需求量的增幅只有0.5%。”
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施肥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氮肥消费量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认为,现代农业对新型肥料的要求是肥料高效化、施肥机械化、水肥一体化、配方简单化、产品功能化、成本节约化、生态环保型。英国商品研究所(CRU)氮肥分析经理艾利斯德·华莱士也指出,中国玉米的施肥量高于美国,但产量却比美国低。这些专家的观点显示,中国未来的氮肥用量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出口市场受到挤压
国内市场不景气,国际市场也不乐观。从7月1日起,我国尿素出口进入了低关税窗口期。相比于旺季关税,淡季出口要少交200元/吨左右的关税,这使我国尿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所增加,但业内人士却认为,这并不能给氮肥企业带来太多的益处。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连紫就表示:“作为资源消耗型产品,尿素无法长期大量低价出口,出口量提升的空间很有限。”
而从国际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尿素也不被看好。英国英特杰有限公司高级肥料分析师斯蒂芬·杜克分析,与北美、俄罗斯、中东相比,受原料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尿素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利润水平也处于低位。艾利斯德·华莱士则表示:“未来4年内,全球尿素还将新增产能5700万吨,尤其是美国低价页岩气制项目的迅速扩张,会压制国际氮肥价格,进而挤压中国尿素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环境资源约束增强
产需矛盾的加剧,并不是唯一让氮肥行业感到压力山大的原因。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潘爱华分析认为,中国氮肥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氮肥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环境资源约束力不断强化也给氮肥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支撑行业发展的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模式。
高力也认为,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带给氮肥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气头企业面临国外成本低廉的竞争压力,煤头企业尽管目前因原材料价格低廉仍有一定优势,但日后的碳税、碳减排压力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开工率比较低的企业,做到节能减排难度就更大。
产业结构调整三箭齐发
在目前的发展环境下,氮肥行业只有尽快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产业结构调整该往哪个方向走,业内专家提出了3种模式。
——化肥业务将转向化肥生产和服务基地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化肥的消费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值,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平台期,不会有太多新的增量,而出口方面,尿素作为一种资源、能源型产品,其出口量也在受到限制。氮肥行业的发展将向开发化肥新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强农化服务方面转型。
李寿生在7月初北京召开的2014年中国国际氮肥、甲醇大会上强调,今后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将成为氮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氮肥未来将成为一个生产性的服务业,要从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高度认识农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创新农化服务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还是提高企业增值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用地的集中、节水农业的实施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强新型肥料的研发,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和便利性,已经成为氮肥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构建以氮肥企业为核心的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链条,形成为农民提供全面、配套、综合性服务的组织基础,也是氮肥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表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建立科学施肥制度是大势所趋,因此未来氮肥行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增效改性、复合化、功能化、长效化、简便化等要求,在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上实现转型升级。缓释法、稳定法、增效剂法、有机无机复合法等化肥改性增效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化肥生产企业应该在这些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发展新型化工产品实现以化养肥
“氮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化肥,走出化肥,以化养肥,通过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只有增加高端和差异化产品的比例,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氮肥企业真正的盈利增长点应该在精细化工产品上。”李寿生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氮肥行业中企业间的差距也佐证了这一点。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平均只有70%左右,企业普遍亏损,但行业中也不乏产销两旺的明星企业。记者了解到,以华鲁恒升、心连心、鲁西化工、昊华骏化等为代表的一批立足化肥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企业,由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华鲁恒升集团的销售收入增长28.75%,利润增长了113.97%,化工产品的产值超过了60%。李寿生认为,华鲁恒升集团之所以能在化肥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有这么好的业绩,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做得好。
据了解,几年前,华鲁恒升集团就开始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之路,目前化肥业务在华鲁恒升的比例只占到40%左右,而化工产品业务比例在逐年提高,公司近年来新上的醋酸、己二酸、丁辛醇、DMF等化工项目为企业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目前华鲁恒升拥有化肥、化工、醋酸及衍生物、化工新材料四大产业20多个产品。
鲁西化工集团也是由小氮肥企业成功转型成综合大型化工企业的一个典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林介绍,2000年前后,公司95%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化肥,同时又远离原材料产地,鲁西化工曾一度面临倒闭风险。在生死抉择面前,鲁西化工及时调整产品定位,确立了立足化肥、跳出化肥的发展思路,不断开拓新领域、延伸产业链。到2013年,化工产业已经取代化肥成为鲁西化工的主营业务,产值占到公司总产值的66%。“目前鲁西已经成为了集化肥、煤化工、氟硅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化肥与化工的融合发展,既开拓了新的领域、延伸了产业链,又实现了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企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张金林表示。
“在稳定化肥生产的同时,加大化工产品的比重是氮肥企业摆脱目前困境走出低谷的重要途径。尽管今年下半年氮肥行业经营形势会略有好转,但是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步伐丝毫不能放缓,一定要抓住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寿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
——借力传统优势发展现代煤化工
“‘十三五’期间,氮肥甲醇行业发展现代煤化工时代将来临。”对于氮肥行业未来结构调整的方向,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能源化工处处长李志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氮肥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展现代煤化工。
在这方面,氮肥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流程上来讲,现代煤化工和氮肥甲醇工业前段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通过煤气化、变换气化,再把合成气拿去合成各种下游产品,如合成油品、合成甲醇、合成氨、合成甲烷(天然气)、混合醇、乙醇等一系列煤化工产品,甚至包括IGCC发电,前段的工艺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后端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有所调整。因此,氮肥行业在发展现代煤化工上有天然的优势,氮肥行业从本质上看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事实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就是在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煤化工企业的许多技术人才都来自于氮肥企业。其次,近几年我国煤化工示范项目有序推进,验证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的关键工艺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可行性,也为氮肥行业发展煤化工探明了方向。
另外,氮肥企业在发展现代煤化工上还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操作经验丰富,建设投资省。与新建煤化工项目相比,氮肥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靠近消费市场,水资源丰富,水体纳污能力强,这些都是位于西部的煤化工企业所不具备的。当然氮肥企业发展煤化工也不是没有劣势,比如缺乏煤炭资源、资金实力较弱、石化人才缺乏等。但目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煤价较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源充足,为氮肥企业进入煤化工领域提供了原料、资金和人才保障。加上几十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氮肥行业练就的创新精神,为低成本发展现代煤化工创造了条件。
在产品路线选择上,李志坚认为,发展方向主要有合成氨联产天然气、合成氨联产油品、甲醇制烯烃/芳烃。
在李志坚看来,合成氨联产天然气的改造路线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生产前景好的特点,是采用洁净煤技术的氮肥厂缓解氮肥季节性产能过剩的最佳选择之一。
受化肥消费淡旺季的影响,合成氨装置的开工率有较强的季节性,每年3~7月和10~11月为化肥销售旺季,其余时间是销售淡季。传统的氮肥企业在淡季都要降低开工率,既增加了企业成本又影响了企业收入。而合成氨的淡季与天然气的使用旺季在时间上形成互补,为合成氨装置联产天然气创造了条件,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案。
李志坚介绍说,改造路线只需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增加甲烷化和液化装置,并适当扩大气化装置、调整变换装置和净化装置就能实现。我国开发的甲烷化技术、催化剂和设备完全可以支持合成氨联产天然气的改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应性。改造依托原有的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可以大大降低技改投资。与此同时,联产天然气后可以大幅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节合成氨和甲烷化装置的生产负荷,使氮肥厂的生产淡季不淡,保证了煤气化、变换装置和净化装置全年满负荷生产。“我们测算过,合成氨联产天然气的成本并不高,而且今后天然气涨价的预期强烈,这样的改造项目风险小,收益大。”
“合成氨联产油品、甲醇制烯烃/芳烃也是不错的选择,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每年大量进口原油,乙烯、丙烯、乙二醇、苯乙烯、芳烃、己内酰胺和聚酯等基础石化产品自给率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影响了塑料加工、纺织品工业和尼龙、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等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采用煤化工路线,将煤炭转化成清洁油品和石化原料,不仅可以摆脱我国对石油的过分依赖,而且可以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只要发扬氮肥行业自力更生、持续创新的精神,就能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和节能减排。同时,甲醇制烯烃/芳烃获得的石化产品在价格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仅低于国内的石油路线的产品价格,即使与美国和中东的石化产品相比,也可以一较高下。”李志坚十分看好氮肥企业向清洁能源和有机化工产业转型的前景。
内蒙古中海石油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尿素产品整装待发。 (袁雪晶 摄)
在二○一四年中国国际氮肥、甲醇大会上,参会代表交流锌腐酸增效剂的使用情况。(本报记者 李闻芝 摄)
山西晋煤集团金象公司员工正在对尿素成品进行装袋封线。 (来金妹 摄)
相关评论观点 顺应市场变化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卿:氮肥企业迫切需要在服务意识上进行转变。一直以来,氮肥企业都处在市场的强势地位,缺少服务意识,很难保护流通商利益。这也是今年市场低迷环境下流通企业对氮肥生产企业缺少信心的重要原因。以尿素为例,今年上半年,流通企业库存水平都很低,市场压力几乎都集中在尿素生产企业,致使生产企业陷入困境。
氮肥企业在产品结构上的转型升级要跟着市场需求走。今年上半年尿素产量虽有减少,但市场表现却异常低迷,主要原因是农业偏施氮肥的现象越来越少,此外作为下游复合肥生产原料,其原有的一部分市场正被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品种替代。随着科学施肥理念的推广,未来氮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就要朝复合化方向走。这其实已经不是氮肥领域的创新,而是产品链的延伸。
此外,对于新市场的拓展也同样值得关注。以氯化铵为例,作为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氮肥产品,在国外还有很多空白市场,今后借助行业力量把这种产品推广出去,也是氯化铵企业寻找市场突破口的重要途径。
扎根国内市场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连紫:中国氮肥行业要发展还得扎根国内,需要营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一些观点认为出口会是中国尿素摆脱困境的途径,但目前中国尿素的成本和国际市场的供需格局决定了尿素出口量提升的空间并不大。今年的市场行情已明确告诉我们,氮肥行业将经历一段长期、艰苦的调整期。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氮肥行业应该完成两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创新,即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是产品功能的创新,这里也涉及两个内容,一是提高氮肥利用率;二是改善施肥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紧跟农业需求 鲁西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保泉:虽然氮肥产品同质化严重,但企业在降本增效和产品质量提升上仍有空间。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是一条途径。鲁西集团建设综合型化工园区,拓宽原料路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化肥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我国种植机播比例越来越高,对尿素也提出了颗粒均匀、不结块、粉尘少等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只有通过生产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跟上农业需求的变化。未来,氮肥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也要围绕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均衡土壤养分等方面。同时,要由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设法找到更好的渠道提升品牌的议价能力。
http://meng.horse/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旭的微博 关停并转!该淘汰的淘汰。现在还是有不少企业挣钱的! 转载是一个好办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