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worth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威武。。

niuwa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真是人才啊

liu1216190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榜样的力量

岛城4少爷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很厉害,我在北化也做过短时间的OTS,而且就是在文章结尾提到的王老师实验室。楼主的文章中的很多话,都是王老师课上、平时经常跟我们说的。赞一个{:1106_383:}

lijianf88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人才 膜拜一下

jinliang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人才呀

zjwmcl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事实上,咱们论坛上很需要这样的文章,谢谢分享。

fuwen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真心佩服楼主,顶礼膜拜!!!!!

renfangxu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赞一个,楼主人才啊

zy7181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谢谢楼主分享!{:1106_382:}

tiantiankaixin1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你太厉害了,楷模

1-866-43657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好厉害的楼主,09年毕业都能做成这样

1-866-43657 于 2014-04-13 10:54:43 补充以下内容:
北化的飘过~

fenglili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不懂风的雨 发表于 2014-4-11 09:39
楼主真是人才啊,将实际生产与理论软件结合到了一起,更重要是兴趣所在,我的专业方向就是两者结合,但我多 ...

大家相互交流。

fenglili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岛城4少爷 发表于 2014-4-12 18:41
楼主很厉害,我在北化也做过短时间的OTS,而且就是在文章结尾提到的王老师实验室。楼主的文章中的很多话, ...

我从王健红老师书中获益良多。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fenglili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zxc_000 发表于 2014-4-12 09:58
特别赏识,基础功底与实际结合并非一时间就能达到

过奖了,大家相互学习吧!呵呵

zmx428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楼主请教个问题,国内有专门做模拟软件开发研究的吗?国内OTS是不是在国外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二次开发而为特定工艺流程服务的?

岛城4少爷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zmx428 发表于 2014-4-13 14:55
楼主请教个问题,国内有专门做模拟软件开发研究的吗?国内OTS是不是在国外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二次开发而为 ...

国内很多做OTS的公司的。之前马后炮上有个帖子写的很清楚,分析的也很好,你可以查查。

bernard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来膜拜一下

phychemlxd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非常感谢fenglili能贡献这样的例子。本人对系统工程没有研究,但是对闪蒸算法还是有一些研究的。你说的双层算法,其实在HYSYS里面应该也是采用的。至于你说的靠近相变界就会失败,这个如果PTFlash收敛正确,就是外层计算的收敛条件问题,一般情况下,外层采用割线法,都能找到解。对于PH Flash来说,双层法应该是比较保险的(除开特殊的窄沸点问题以外)。所以说PT Flash是关键中的关键。而对于PTFlash来说,双层法不是最优的。据我的理解,比较优化的算法基于以下这样的逻辑,首先用序贯迭代法求解,然后用牛顿法求解。这样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平衡效率和可靠性。其实在PTFlash中,相分裂计算不是最难的,判断收敛的结果是不是处于稳定态是更难的部分(这也就是你说的靠近相变界会失败的很大部分的原因)——可以说几乎没有完美的算法可以应用于动态模拟。再次感谢你的贡献,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天分与努力。

fenglili 发表于 2014-4-11 08:56:20

本帖最后由 fenglili 于 2014-4-13 22:12 编辑

phychemlxd 发表于 2014-4-13 21:01
非常感谢fenglili能贡献这样的例子。本人对系统工程没有研究,但是对闪蒸算法还是有一些研究的。你说的双层 ...
非常感谢phychemlxd的回复。我非常同意您的看法,确实如您所说PT Flash是关键中的关键。以 PH Flash 为例,我采用的是"Efficient flash calculations for chemical process design-extension of the Boston-Britt ’Inside-out' flash algorithm to extreme conditions and new flash types"这篇论文中的方法。主体还是双层法,但是迭代到接近相变界时,调用PT Flash 验证。所以PT Flash的稳定性和效率非常关键,PT Flash我也是通过试验感觉双层法效果并不好,最后采用的是negative flash结合TPDF稳定性测试。您所说的“序贯迭代法求解,然后用牛顿法求解”我不是太明白。有机会要向您好好请教一下,或者可有相关的文献推荐?再次感谢您的回复与指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晒晒自己写的一个动态模拟软件!大家相互交流,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