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巨头增长方式悄然转向
化工巨头增长方式悄然转向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之前,多数化学公司通过将现有业务扩大至新兴地区来实现业务增长,但是当前多数新兴市场已经失去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势头,面对目前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化工巨头实现业务增长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型化工公司包括杜邦、陶氏化学、FMC和伊士曼化学等都不约而同选择退出现有的成熟生产线,投资一些增速超过整体经济增速的新兴业务领域,同时寻求那些可以通过研发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领域。 杜邦公司正在剥离旗下高性能化学品业务。陶氏化学公司签署协议向格雷斯公司出售其聚丙烯催化剂业务,并表示希望剥离价值高达40亿美元的大宗化学品业务。科莱恩公司完成了向SK资本合伙公司出售价值5.5亿美元的纺织化学品业务的交易,同时向国际化学品投资集团(ICIG)出售旗下清洁剂和中间体业务,向荷兰斯泰尔公司出售旗下皮革服务业务。其实,这3家公司在进行业务剥离前,都在其认为更有前景更加有利可图的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业务并购。 杜邦公司2011年斥资63亿美元收购了丹尼斯科公司,巩固了其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地位。陶氏化学在2009年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罗门哈斯公司,从而令其从大宗化学品转向专用化学品生产领域。科莱恩公司2011年斥资26亿美元收购德国南方化学公司,以巩固其在快速增长的专用化学品生产领域的地位。 这些战略性的出售和并购交易显示出化学工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埃森哲咨询公司北美化工战略负责人艾希霍恩表示,对于多数化工企业而言,当前的重点是业务战略选择。化工企业正在不断地分析其业务,并退出一些不能满足盈利和增长目标的业务。出于这个原因,他预计,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化工行业的并购活性有望重拾升势。 但是化工企业通过业务并购以实现更高的利润并不是万能药。例如科莱恩公司2000年斥资18亿美元收购英国精细化学品生产商BTP的交易已经被证实是失败的。科莱恩公司已经关闭了BTP的一些资产,并在2007年出售了剩余的资产。 杜邦公司最新的举措反映出了一种积极的投资组合管理模式。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柯爱伦称:“我们每年至少对业务组合进行一次分析。我们积极地管理投资组合,重点在于高增长的业务。对于那些不再适合的业务,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出。”柯爱伦同时指出:“公司当前正在加大生物技术、化工和材料领域的研究力度,我们在分析涉足什么样的投资组合时,注重的是利用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的差别化。对于性能化学品而言,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们决定剥离旗下性能化学品业务。”在化工行业崇尚积极的投资组合管理的高管中,能与柯爱伦相提并论的还有陶氏化学首席执行官利伟诚。在过去几年中,陶氏化学出售了价值80亿美元的业务,包括2010年将旗下苯乙烯类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公司,2011年将旗下聚丙烯业务出售给巴西布拉斯科公司。而2012年陶氏化学收购了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生产商Lightscape材料公司。利伟诚表示,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现实,公司将继续退出一些非战略性的大宗商品市场,同时加快进入一些未来前景看好的终端应用市场。陶氏化学实现未来业务增长的核心是先进材料业务,包括涂料、建筑解决方案和电子以及功能材料,这些业务都包括在其2009年收购的罗门哈斯的业务组合中。 (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庞晓华)
谢谢楼主分享 消息真快,好! 寻求那些可以通过研发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领域。
- 本文出自马后炮化工论坛,原文地址:http://meng.horse/thread-75607-1-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