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是最大就业市场
民企是最大就业市场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3/6/2013610617275620.jpg 岳昌君■本报记者 王剑
今年有699万名大学毕业生,创历史新高,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缓解就业难的局面,相关部门在政策上应作出哪些调整?压力之下如何保证就业公平?《中国科学报》为此专访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
《中国科学报》:目前为止,毕业生签约率不到三成,您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岳昌君:今年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毕业生总需求下降。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全球就业市场的需求增长乏力,甚至出现需求下降的情况。全球就业形势不好给我国带来很大影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当国外市场形势不好时,我国与出口相关的产业就业需求就会下降。另外,我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降到8%以下,是本世纪的第一次。因此,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二,供给增加。今年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创造历史最高点。供求关系的一增一减,加剧了供求矛盾。
第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占比仍不如第二产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我国就业增长的行业却集中在第二产业,这些岗位中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有限。因此,行业的供求矛盾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第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程度不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以及专业结构等与市场处于磨合过程中。当市场有变化时,高校作为一个整体很难迅速作出反应,导致一些专业忽冷忽热。比如财会、法律等专业前几年招了很多人,但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
第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确实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现象。看似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问题,其实也是毕业生的理性选择。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岗位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不同的就业单位不仅意味着收入的差异,还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只要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不降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很难转变,有业不就的现象仍会存在。
第六,今年的违约情况严重。因为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学生找到工作匆忙签约占上位置,但后来又找到更好的工作就违约。所以在就业难的情况下,违约现象反而更严重。
《中国科学报》:为缓解就业压力,政策上应作出哪些调整?
岳昌君:政府现在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在做这件事,比如人社部已经表示对所有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进行登记,以帮助找工作;对于那些很难找到工作的,给他们提供实习机会;对没有实习机会的进行培训。
目前毕业生就业的去向三分之二在企业。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最大的市场还是在民营企业。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第一是对选择民营企业就业的大学生在五险一金、工作稳定性、工作保障性等方面,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待遇。
第二是对于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国家应该在解决这些企业的“三荒”(即用工荒、钱荒、电荒)“两高”(即成本高、税收高)等问题上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政府给予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只有民营企业发展了,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才能上去。
第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流向,比如事业单位应多增加大学生岗位。
第四,就业服务体系应该更加健全完善,应做好高校和地方劳动部门的衔接。
《中国科学报》:在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应如何保证就业公平?
岳昌君:在解决就业公平问题上,现在很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都采取了逢进必考的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公平。与笔试相比,面试环节的公平性需要加强。特别是性别歧视、相貌歧视、性格歧视等有可能发生在面试环节。因此,对于面试,应该说明考查的要点;对于面试被淘汰的,应说明不足之处,有利于毕业生的改进。
毕业生的求职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学校,比例在30%左右。二是网络招聘,比例上升很快,已达到20%。三是通过亲朋好友,比例也在20%左右。这中间可能会出现“拼爹”现象。每个学校确实都有比较困难的就业群体。这些毕业生不仅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低,而且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求职也不积极。这些同学应该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重点关心的对象,给予求职经费补助、加强心理辅导,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加强就业服务。
《中国科学报》:目前“90后”已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念有何特点?
岳昌君:比起“80后”、“70后”,“90后”的年轻人思维都非常活跃,知识面更广。
但是由于“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常常管得过多。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90后”,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从小没吃过苦,物质上能够得到满足。这群人的就业期望往往会比“80后”、“70后”高很多,在工作选择上更加挑剔,有业不就的现象可能会更普遍。
另外,“90后”的创新、创业的潜在能力更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的比例会更大。
《中国科学报》:在就业难的情况下,毕业生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对工作的期望值?
岳昌君:首先,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会有就业竞争力。就业市场是竞争性的,优秀毕业生总会在竞争中胜出。不能因自己的原因找不到工作而埋怨社会。
第二,加强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诚信、人际交往能力、动机、工作热情、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适应性、关注细节等非认知能力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毕业生在找寻工作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工作不会自动送上门来。
第三,在找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校和就业部门对毕业生有哪些辅导和相关政策,找这些部门寻求帮助。避免因盲目找工作,而忽略了身边能够得到帮助的机会。
第四,在就业期望上作动态调整,对就业整体状况有清晰的把握。随着求职时间的延长和求职次数的增加,对就业期望值应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在自己最初的职业规划范围内找不到就业机会,就应该放宽范围、放低要求。只有就业机会上升了,才有可能进行就业选择。
没什么背景的,还得修炼自己啊! 现在的经济形势,民企也当不了蓄水池啦 看帖看完了至少要顶一下,还可以加入到淘帖哦! {:1106_365:}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看帖看完了至少要顶一下,还可以加入到淘帖哦! 关键还是得看自己 也是路过此地过来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