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堆积:“黑色污染”危机,治理路在何方?
在山西这片能源资源丰富的土地上,煤矸石作为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处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期有媒体报道:山西多地出现煤矸石随意堆放现象,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煤矸石主要来源于煤矿的开采和洗选过程。在露天开采中,矿工需要挖掘大量的土壤和岩石以获取煤层,这一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废石,还可能混入不纯的煤矿石,最终形成煤矸石。而在地下开采中,尽管相对较少产生表层土壤,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仍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岩石,这些岩石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也会转化为煤矸石。此外,煤的洗选过程同样会产生大量煤矸石。为了提高煤的质量,洗选厂会对煤进行分选,去除杂质,而这些被去除的杂质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煤矸石。
煤矸石的堆积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多方面的威胁。首先,煤矸石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居民呼吸健康。其次,煤矸石中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在降雨淋溶作用下,可能进入水源和土壤,造成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水产养殖业。此外,煤矸石的堆积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破坏了原地貌植被,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在煤矸石处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可以逐步减少煤矸石的堆积量,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加强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煤矸石处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针对煤矸石堆积带来的环境挑战,结合工程实践和技术发展现状,我们从资源化利用、环保治理和协同管理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技术路径===
1. 规模化分选预处理
(1)建设智能分选线,通过X射线分选(基于密度差异识别矸石和低热值煤)、光电分选(利用颜色和纹理特征)等技术提升煤矸石含碳组分回收率,某集团试点项目已实现含碳量>15%的矸石回收率达83%
(2)配套建设破碎-磨矿系统,将分选后的矸石加工至粒径<5mm,满足后续建材生产需求
2. 多级资源化技术组合
(1)高热值矸石(发热量>1200kcal/kg)优先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发电,阳泉某电厂通过30%掺烧比例实现年消纳矸石80万吨
(2)中低热值矸石制备新型建材:
- 陶粒生产:掺加30%-50%矸石粉,1250℃烧结制备轻质骨料(容重<800kg/m)
- 发泡陶瓷:配合钾长石等辅料,采用梯度烧结工艺制备保温材料
(3)矿井充填技术:将破碎矸石与胶结材料(水泥:粉煤灰=1:4)混合,形成坍落度>240mm的充填浆体,长治某矿实现井下充填量1200m/d
3. 污染防控技术包
(1)堆场抑尘: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固化剂(如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喷洒形成3-5mm固化层
(2)渗滤液处理:两级AO(缺氧-好氧)工艺+反渗透系统,出水COD<50mg/L
(3)边坡治理:植生混凝土(孔隙率25%-30%)配合本地耐重金属植物栽种
===管理策略===
1. 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
(1)部署物联网监测终端(温湿度、位移、气体传感器),关键参数实时上传省级监管平台
(2)实施"一矿一策"处置方案,要求新产矸石当年综合利用率≥70%
2. 经济调节机制
(1)执行阶梯式排污费:堆存量<10万吨按5元/吨计征,>50万吨部分提高至20元/吨
(2)给予资源化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50%政策,某建材企业因此降低生产成本12%
===协同治理案例===
晋城某能源集团构建的"选-烧-填-材"体系值得借鉴:
1. 建设200万吨/年分选线回收发热量>1500kcal/kg的矸石
2. 配套50MW发电机组年消纳60万吨
3. 剩余矸石40%用于矿井充填,60%制备透水砖(抗压强度≥MU15)
4. 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实现零排放
当前技术经济分析显示,采用综合处理方案可使吨矸石处理成本从传统填埋的35元降至18-22元,且具备碳减排效益(每利用1万吨矸石相当于减排CO约150吨)。建议重点突破矸石基固废胶凝材料、微波活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完善跨区域协同处置机制。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200{:1110_553:} 200 可以填海,打通到日本的道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