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
封面 1
书名 3
版权 4
前言 5
目录 27
1引言 45
1.1本书用途 46
1.2背景知识 48
1.3重要术语 50
1.4管理系统概念 51
1.5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要素 52
1.6RBPS要素和工作活动之间的关系 53
1.7本书的应用 54
1.8本书内容的架构组织 55
参考文献 55
2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综述 57
2.1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系统设计策略 59
2.2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设计和改进标准 60
2.2.1过程风险 61
2.2.2执行过程安全工作所需及可用的资源 62
2.2.3公司或工厂内的过程安全文化 63
2.2.4实例:RBPS准则如何影响要素工作活动的实施 64
2.3参考要素章节来设计和改进过程安全管理系统 65
Ⅰ对过程安全的承诺 68
3过程安全文化 69
3.1要素概述 69
3.1.1要素内容 69
3.1.2重要性 70
3.1.3何时何地实施 71
3.1.4由谁实施 72
3.1.5预期工作成果 72
3.1.6如何实施 72
3.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73
3.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73
3.2.2创建并维护良好的安全文化 74
3.2.3监督并引导文化 75
3.3可能的工作活动 75
3.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76
3.3.2创建并维护良好的文化氛围 77
3.3.3监控并引导文化 80
3.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81
3.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81
3.4.2创建并维护良好的安全文化 82
3.4.3监督并引导文化 83
3.5要素指标 83
3.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83
3.5.2创建并维护良好的安全文化 84
3.5.3监督并引导文化 84
3.6管理审核 85
参考文献 86
补充阅读文献 86
4标准符合性 87
4.1要素概述 87
4.1.1要素内容 87
4.1.2重要性 87
4.1.3何时何地实施 87
4.1.4由谁实施 88
4.1.5预期工作成果 88
4.1.6如何实施 88
4.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88
4.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89
4.2.2执行要素活动 90
4.2.3贯彻实施决策、措施及使用标准符合性评估结果 91
4.3可能的工作活动 92
4.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92
4.3.2执行要素活动 94
4.3.3贯彻实施决策、措施及使用符合性结果 96
4.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97
4.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97
4.4.2执行要素活动 97
4.4.3贯彻实施决策、措施及使用符合性评估结果 97
4.5要素指标 98
4.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98
4.5.2执行要素活动 98
4.5.3贯彻实施决策、措施及使用符合性评估结果 98
4.6管理审核 99
参考文献 99
5过程安全能力 102
5.1要素概述 102
5.1.1要素内容 102
5.1.2重要性 103
5.1.3何时何地实施 103
5.1.4由谁实施 103
5.1.5预期工作成果 103
5.1.6如何实施 104
5.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104
5.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04
5.2.2实施有助于保持和增强安全能力的活动 106
5.2.3评估和分享成果 108
5.2.4调整计划 108
5.3可能的工作活动 109
5.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09
5.3.2实施有助于保持和增强过程安全能力的活动 111
5.3.3评估和分享成果 114
5.3.4调整计划 114
5.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115
5.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15
5.4.2实施有助于保持和增强过程安全能力的活动 116
5.4.3评估和分享成果 117
5.4.4调整计划 118
5.5要素指标 118
5.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18
5.5.2实施有助于保持和增强过程安全能力的活动 118
5.5.3评估和分享结果 119
5.5.4调整计划 119
5.6管理审核 120
参考文献 121
6人员参与 122
6.1要素概述 122
6.1.1要素内容 122
6.1.2重要性 123
6.1.3何时何地实施 123
6.1.4由谁实施 123
6.1.5预期工作成果 124
6.1.6如何实施 124
6.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125
6.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25
6.2.2执行要素活动 126
6.2.3监控系统的效能 126
6.2.4积极推进人员参与计划 126
6.3可能的工作活动 127
6.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27
6.3.2执行要素活动 128
6.3.3监控系统的效能 129
6.3.4积极推进人员参与计划 129
6.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130
6.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30
6.4.2执行要素活动 130
6.4.3监控系统的效能 132
6.4.4积极促进人员参与计划 132
6.5要素指标 132
6.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33
6.5.2执行要素活动 133
6.5.3监控系统的效能 133
6.5.4积极促进人员参与计划 133
6.6管理审核 133
参考文献 134
补充阅读文献 134
7与风险承担者沟通 135
7.1要素概述 135
7.1.1要素内容 135
7.1.2重要性 136
7.1.3何时何地实施 136
7.1.4由谁实施 136
7.1.5预期工作成果 136
7.1.6如何实施 137
7.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137
7.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37
7.2.2确认沟通与外协需求 138
7.2.3执行要素活动 138
7.2.4信守承诺并完全兑现 139
7.3可能的工作活动 139
7.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40
7.3.2确认沟通需求 141
7.3.3执行沟通活动 142
7.3.4信守承诺并完全兑现 143
7.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144
7.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44
7.4.2确定沟通需求 145
7.4.3执行要素活动 145
7.4.4信守承诺并完全兑现 145
7.5要素指标 145
7.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46
7.5.2确认沟通需求 146
7.5.3执行要素活动 146
7.5.4信守承诺并完全兑现 147
7.6管理审核 147
参考文献 148
Ⅱ理解危险和风险 149
8过程知识管理 150
8.1要素概述 150
8.1.1要素内容 150
8.1.2重要性 151
8.1.3何时何地实施 151
8.1.4由谁实施 151
8.1.5预期工作成果 151
8.1.6如何实施 152
8.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152
8.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53
8.2.2按照便于检索的方式对过程知识分类 157
8.2.3保护和更新过程知识 158
8.2.4使用过程知识 160
8.3可能的工作活动 160
8.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61
8.3.2按照便于检索的方式对过程知识分类 163
8.3.3保护和更新过程知识 164
8.3.4使用过程知识 166
8.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167
8.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67
8.4.2按照便于检索的方式对过程知识分类 168
8.4.3保护和更新过程知识 169
8.4.4使用过程知识 169
8.5要素指标 169
8.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70
8.5.2按照便于检索的方式对过程知识分类 170
8.5.3保护和更新过程知识 170
8.5.4使用过程知识 171
8.6管理审核 171
参考文献 173
补充阅读文献 173
9危险识别及风险分析 174
9.1要素概述 174
9.1.1要素内容 174
9.1.2重要性 175
9.1.3何时何地实施 175
9.1.4由谁实施 175
9.1.5预期工作成果 176
9.1.6如何执行 176
9.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176
9.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77
9.2.2识别危险与评估风险 178
9.2.3评估风险并制定基于风险的决策 179
9.2.4贯彻评估结果 180
9.3可能的工作活动 181
9.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82
9.3.2识别危险与评估风险 184
9.3.3评估风险并制定基于风险的决策 186
9.3.4贯彻评估结果 186
9.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187
9.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87
9.4.2识别危险和评估风险 190
9.4.3评估风险并制定基于风险的决策 191
9.4.4贯彻评估结果 192
9.5要素指标 192
9.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93
9.5.2识别危险与评估风险 193
9.5.3评估风险并制定基于风险的决策 193
9.5.4贯彻评估结果 194
9.6管理审核 194
参考文献 195
补充阅读文献 195
Ⅲ管理风险 196
10操作程序 197
10.1要素概述 197
10.1.1要素内容 197
10.1.2重要性 197
10.1.3何时何地实施 198
10.1.4由谁实施 198
10.1.5预期工作成果 198
10.1.6如何实施 198
10.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198
10.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199
10.2.2确定需要哪些操作程序 200
10.2.3制定程序 201
10.2.4使用程序改进个人绩效 204
10.2.5确保程序得到维护 205
10.3可能的工作活动 206
10.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06
10.3.2确定需要哪些操作程序 207
10.3.3制定程序 209
10.3.4使用程序改进个人绩效 212
10.3.5确保程序得到维护 213
10.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214
10.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14
10.4.2确定需要哪些操作程序 214
10.4.3制定程序 215
10.4.4使用程序改进个人绩效 216
10.4.5确保程序得到维护 216
10.5要素指标 217
10.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18
10.5.2确定需要哪些操作程序 218
10.5.3制定程序 218
10.5.4使用程序改善个人绩效 218
10.5.5确保程序得到维护 219
10.6管理审核 219
参考文献 220
补充阅读文献 220
11安全作业规程 221
11.1要素概述 221
11.1.1要素内容 221
11.1.2重要性 222
11.1.3何时何地实施 222
11.1.4由谁实施 222
11.1.5预期工作成果 222
11.1.6如何实施 223
11.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223
11.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23
11.2.2有效控制非常规作业活动 226
11.3可能的工作活动 229
11.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30
11.3.2有效控制非常规作业任务 232
11.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234
11.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34
11.4.2有效控制非常规作业任务 235
11.5要素指标 237
11.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38
11.5.2有效控制非常规作业任务 238
11.6管理审核 239
参考文献 240
12资产完整性及可靠性 241
12.1要素概述 241
12.1.1要素内容 241
12.1.2重要性 242
12.1.3何时何地实施 242
12.1.4由谁实施 242
12.1.5预期工作成果 242
12.1.6如何实施 242
12.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243
12.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43
12.2.2确定资产完整性程序范围内的设备及系统并分配ITPM各项任务 245
12.2.3开发和维护知识、技能、程序及工具 246
12.2.4确保装置保持良好工况 249
12.2.5处理设备故障与缺陷/ 250
12.2.6分析数据 251
12.3可能的工作活动 252
12.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52
12.3.2确定资产完整性程序范围内的设备及系统并分配ITPM各项任务 255
12.3.3开发及维护知识、技能、程序及工具 256
12.3.4确保设备保持良好工况 258
12.3.5处理设备故障及缺陷 260
12.3.6分析数据 261
12.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262
12.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62
12.4.2确认资产完整性程序范围内的设备和系统并分配ITPM各项任务 263
12.4.3开发及维护知识、技能、程序及工具 264
12.4.4确保持续保持良好工况 264
12.4.5处理设备失效及缺陷 265
12.4.6分析数据 266
12.5要素指标 266
12.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66
12.5.2确认资产完整性程序范围内的设备和系统并分配ITPM各项任务 267
12.5.3开发并维护相关知识、技能、程序及工具 267
12.5.4确保装置持续保持良好工况 267
12.5.5处理设备失效及缺陷 267
12.5.6分析数据 268
12.6管理审核 268
参考文献 269
补充阅读文献 269
13承包商管理 270
13.1要素概述 270
13.1.1要素内容 270
13.1.2重要性 270
13.1.3何时何地实施 271
13.1.4由谁实施 271
13.1.5预期工作成果 271
13.1.6如何实施 271
13.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272
13.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72
13.2.2执行要素活动 274
13.2.3监控承包商管理系统效能 276
13.3可能的工作活动 277
13.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77
13.3.2执行要素活动 279
13.3.3监督承包商管理系统的效能 281
13.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282
13.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82
13.4.2执行要素活动 283
13.4.3监督承包商管理系统效能 284
13.5要素指标 285
13.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85
13.5.2执行要素活动 285
13.5.3监督承包商管理系统效能 285
13.6管理审核 286
参考文献 287
补充阅读文献 287
14培训及绩效考核 288
14.1要素概述 288
14.1.1要素内容 288
14.1.2重要性 288
14.1.3何时何地实施 288
14.1.4由谁实施 289
14.1.5预期工作成果 289
14.1.6如何实施 289
14.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289
14.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90
14.2.2确定培训需求 291
14.2.3提供有效的培训 292
14.2.4监控个人绩效 293
14.3可能的作业活动 294
14.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294
14.3.2确定培训需求 296
14.3.3提供有效的培训 298
14.3.4监控员工绩效 299
14.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300
14.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00
14.4.2确定培训需求 300
14.4.3提供有效的培训 301
14.4.4监控个人绩效 302
14.5要素指标 302
14.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02
14.5.2确定培训需求 303
14.5.3提供有效的培训 303
14.5.4监控个人绩效 303
14.6管理审核 303
参考文献 304
15变更管理 305
15.1要素概述 305
15.1.1要素内容 305
15.1.2重要性 305
15.1.3何时何地实施 306
15.1.4由谁实施 306
15.1.5预期工作成果 306
15.1.6如何实施 306
15.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306
15.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07
15.2.2确定潜在的变更情况 307
15.2.3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 308
15.2.4决定是否允许变更实施 309
15.2.5落实跟进措施 309
15.3可能的工作活动 310
15.3.1贯彻落实可靠的操作规程 311
15.3.2确定潜在的变更情况 312
15.3.3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 313
15.3.4决定是否允许变更实施 314
15.3.5完成后续跟进措施 315
15.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316
15.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17
15.4.2确认潜在的变更情况 317
15.4.3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 318
15.4.4决定是否允许实施变更 319
15.4.5完成后续跟进活动 320
15.5要素指标 320
15.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20
15.5.2确认潜在的变更情况 320
15.5.3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 321
15.5.4决定是否允许变更实施 321
15.5.5完成后续跟进活动 321
15.6管理审核 321
参考文献 322
16开车准备 323
16.1要素概述 323
16.1.1要素内容 323
16.1.2重要性 324
16.1.3何时何地实施 324
16.1.4由谁实施 324
16.1.5预期工作成果 324
16.1.6如何实施 324
16.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325
16.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25
16.2.2根据需要执行相应开车准备审查工作 326
16.2.3根据开车准备结果制定开车方案 326
16.2.4跟踪决策及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并监督开车准备结果的采纳情况 327
16.3可能的工作活动 327
16.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28
16.3.2根据需要执行相应开车准备审查工作 330
16.3.3根据开车准备结果制定开车方案 331
16.3.4跟踪决策及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并监督开车准备结果的采纳情况 331
16.4改进效能的方法示例 332
16.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32
16.4.2根据需要执行相应开车准备审查工作 332
16.4.3根据开车准备结果制定开车方案 332
16.4.4跟踪决策及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并监督开车准备结果的采纳情况 333
16.5要素指标 333
16.5.1贯彻落实可靠的操作规程 333
16.5.2根据需要执行相应开车准备审查工作 334
16.5.3根据开车准备结果制定开车决策 334
16.5.4跟踪决策及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并监督开车准备结果的采纳情况 334
16.6管理审查 334
参考文献 335
17操作守则 336
17.1要素概述 336
17.1.1要素内容 336
17.1.2重要性 336
17.1.3何时何地执行 336
17.1.4由谁实施 337
17.1.5预期工作成果 337
17.1.6如何实施 337
17.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337
17.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38
17.2.2控制操作活动 339
17.2.3控制系统及设备状态 341
17.2.4培养必需的技能行为方式 343
17.2.5监控企业绩效 344
17.3可能的工作活动 345
17.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46
17.3.2控制操作活动 348
17.3.3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状态 351
17.3.4培养必需的技能行为方式 353
17.3.5监控企业绩效 354
17.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356
17.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56
17.4.2控制操作活动 356
17.4.3控制系统及设备状态 357
17.4.4培养必需的技能行为方式 357
17.4.5监控企业绩效 358
17.5要素指标 359
17.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59
17.5.2控制操作活动 359
17.5.3控制系统及设备状态 359
17.5.4培养必需的技能行为方式 360
17.5.5监控企业绩效 360
17.6管理审核 361
参考文献 362
18应急管理 363
18.1要素概述 363
18.1.1要素内容 363
18.1.2重要性 364
18.1.3何时何地实施 364
18.1.4谁来实施 364
18.1.5预期工作成果 364
18.1.6如何实施 365
18.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365
18.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66
18.2.2应急准备 367
18.2.3定期测试计划完备性以及就绪状态等级 372
18.3可能的工作活动 373
18.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74
18.3.2应急准备 375
18.3.3定期测试计划完备性以及就绪状态等级 380
18.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382
18.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82
18.4.2应急准备 382
18.4.3定期测试计划完备性以及就绪状态等级 383
18.5要素指标 383
18.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83
18.5.2应急准备 384
18.5.3定期测试计划完备性以及就绪状态程度 384
18.6管理审核 384
参考文献 385
补充阅读文献 385
Ⅳ吸取经验教训 386
19事件调查 387
19.1要素概述 387
19.1.1要素内容 387
19.1.2重要性 388
19.1.3何时何地实施 388
19.1.4由谁实施 389
19.1.5预期工作成果 389
19.1.6如何实施 390
19.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390
19.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91
19.2.2辨识需调查的潜在事件 391
19.2.3采用合适的事件调查方法 392
19.2.4事件调查结果登记备案 393
19.2.5贯彻落实调查结果 393
19.2.6跟踪数据,找出需调查的重发事件 394
19.3可能的工作活动 394
19.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395
19.3.2辨识需调查的潜在事件 397
19.3.3采用合适方法,展开事件调查工作 397
19.3.4事件调查结果登记备案 399
19.3.5贯彻落实调查结果 399
19.3.6跟踪数据,找出需调查的重发事件 400
19.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401
19.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01
19.4.2辨识需调查的潜在事件 402
19.4.3采纳合适事件调查方法 402
19.4.4登记事件调查结果 403
19.4.5落实调查结果 403
19.4.6跟踪数据,找出需要加以调查的重复事件 404
19.5要素指标 404
19.5.1保持可靠地事件汇报和调查操作规程 404
19.5.2确定需调查的潜在事件 405
19.5.3采用合适事件调查方法 405
19.5.4记录事件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 405
19.5.5贯彻落实调查结果 405
19.5.6跟踪数据,找出需要调查的重发事件 405
19.6管理审核 405
参考文献 406
20衡量及指标 407
20.1要素综述 407
20.1.1要素内容 407
20.1.2重要性 407
20.1.3何时何地实施 408
20.1.4由谁实施 408
20.1.5预期工作成果 408
20.1.6如何实施 408
20.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409
20.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09
20.2.2实施指标采集 410
20.2.3根据指标作出整改措施的相关决策 410
20.3可能的工作活动 410
20.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11
20.3.2实施指标采集 413
20.3.3根据指标作出整改措施的相关决策 413
20.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414
20.5要素指标 414
20.5.1贯彻落实可靠的操作规程 414
20.5.2指标收集成效 415
20.5.3依据指标来确定要素整改措施 415
20.6管理审核 415
参考文献 416
21审查 417
21.1要素概述 417
21.1.1要素内容 417
21.1.2重要性 418
21.1.3何时何地实施 418
21.1.4由谁实施 418
21.1.5预期工作成果 418
21.1.6如何实施 418
21.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419
21.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19
21.2.2执行要素活动 423
21.2.3使用审查来提高RBPS效能 426
21.3可能涉及的一些工作活动 427
21.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27
21.3.2执行要素活动 429
21.3.3使用审查来提高RBPS效能 431
21.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431
21.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32
21.4.2执行要素活动 432
21.4.3通过审查工作来加强RBPS效能 434
21.5要素指标 434
21.5.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34
21.5.2执行要素活动 434
21.5.3利用审查来提高RBPS效能 435
21.6管理审核 435
参考文献 436
22管理审核及持续改进 437
22.1要素概述 437
22.1.1要素内容 437
22.1.2重要性 437
22.1.3何时/何地实施 438
22.1.4由谁实施 438
22.1.5预期工作成果 438
22.1.6如何实施 438
22.2关键原则和基本特征 439
22.2.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39
22.2.2执行审核活动 440
22.2.3监控企业绩效 442
22.3可能的工作活动 443
22.3.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43
22.3.2执行审核活动 444
22.3.3监控组织绩效 445
22.4提高效能的方法示例 446
22.4.1保持可靠的惯例做法 446
22.4.2执行审核活动 446
22.4.3监控企业绩效 446
22.5要素指标及指示 447
22.5.1贯彻实施可靠的操作规程 447
22.5.2执行审核活动 447
22.5.3监控企业的绩效 447
22.6管理审核 447
参考文献 448
23执行 449
23.1执行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系统的理由 449
23.2方法执行的入门步骤 450
23.3从能够为工厂实现最高风险收益的RBPS要素下手 452
23.4管理方法执行案例 453
23.4.1使用RBPS方法改进操作程序要素 454
23.4.2执行操作行为要素 458
23.4.3使用RBPS方法整改变更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 461
23.4.4采用RBPS创建并执行新过程安全管理系统 465
23.5其他应用 467
23.6结语 468
参考文献 469
24未来前景展望 470
索引 474
谢谢你的分享 LZXKL楼主辛苦了 感谢分享! 下载收藏,谢谢! 看一下 {:1110_553:} 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 - 本文出自马后炮化工论坛,原文地址:https://meng.horse/thread-250886-1-1.html 谢谢分享,好资料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要想马后炮化工好 就靠你我他 谢谢资料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资料
{:1110_553:} 谢谢分享,这本清晰些。{:1110_550:} 谢谢分享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自以为是科学,另一种浪费,资源是大家的呀 谢谢分享{:1110_554:} 感謝樓主分享好資料。
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我想我是一天也不能离开马后炮化工。 {:1110_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