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un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塔器防振措施-螺旋形翅片

第三阶临界风速
某设备由于长细比比较高,临界风速第一振型,第二振型,均小于设计风速。

SW6给出了第一第二振型的临界风速,如何看第三振型的临界风速呢?

查看临界风速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设备直径Do和斯特罗哈数St是不变的,临界风速和自振周期成反比。


所以已知第一阶振型和第一阶,第三阶的周期,就可以用比例关系计算第三阶临界风速。

比如上面的塔,第三阶的临界风速是:
v3=1.96*4.84/0.32=29.6m/s <34.93m/s

第三阶也小于临界风速。
前三阶都小于临界风速,也就是说,设备发生共振的概率非常大。
那么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共振。

防振措施

在NB/T 47041-2014《塔式容器》标准释义第70页,给出了几种常用的防振措施。

减小塔的自振周期,需要修改直径,壁厚,代价太大,与配管商议增加一个限位的铰支座导向,降低风振的影响。

设备最容易实现的是增加扰流装置-增设轴向翅片或螺旋形翅片的扰流器。

螺旋形翅片的扰流器效果比轴向翅片更好,所以决定在塔上部1/3的范围内增设螺旋形翅片。

螺旋形翅片
螺旋形翅片的结构,按照规范推荐的尺寸。


实际绘制时,才发现,这个扭来扭去的曲线,画起来不太容易。

随手画,画出来太丑了,而且不太像。
而要画的精确,必须要按照投影关系绘制,需要计算螺旋翅片每个点的投影位置,而且是6条。
估计了一下,用作图法,精确平滑地绘制投影和高度的关系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有这时间不如写个程序实现。
先花半个小时粗糙的写一下,先绘制出来再说。

短短30行,执行一下,果然效果是所需要的,赶紧把施工图出完。


完善优化

为了项目执行,仓促写的程序,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好好再完善一下。
框架不变,增加了界面,增加了起始角度,等分份数。

增加螺旋开始的起始角度,是为了试试各种起始角度对于避让塔器的开口,平台,附件等影响。

程序能够绘制1:1的螺旋翅片图,螺旋形翅片展开图,并且初步确定了支撑筋板的位置,并给出了A1的制造图。只需要少量的修改,就能生成想要的美观的螺旋翅片图。
动画演示如下:

至此,总算能够说服自己:
完美!

myemailaspen84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太厲害了,謝謝前輩分享~!

太帅不是我的错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楼主是个牛人,呵呵

70chenli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謝謝分享 !

zxckkzxc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感谢分享资料

aa002537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楼主威武!!!

zhdgzhdg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哪个工程公司有这么牛的人才一定乐死了

我是老鬼921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1110_550:}{:1110_550:}{:1110_550:}

ZZ_521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1110_551:}

wygnei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谢谢分享!

ftecagan247 发表于 2021-8-30 08:31:43

{:1110_550:}{:1110_55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塔器防振措施-螺旋形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