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蓝 发表于 2019-6-13 14:33:36

【水泥福星】福世蓝技术快速拯救立磨辊体磨损案例

案例(一)史密斯立磨辊体修复
1.企业设备问题及分析
史密斯50立磨,辊皮全部换新,2号辊体换新,1、3号辊上新辊皮与原辊体之间存在配合间隙。间隙在0.08mm到0.6mm不等的共10块辊皮。
2.传统修复工艺及修复方法
传统修复工艺为材料缺损出进行堆焊后机加工修复,此工艺易产生不均匀热应力或者热变形,对辊子使用寿命有非常大的影响,且停机时间长,修复过程复杂繁重。
3.福世蓝技术应用
利用2211F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磨损部位修复,利用辊皮与轮毂的配合面进行修复,可以做到配合面100%接触支撑,修复效果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福世蓝技术与传统修复工艺对比

修复方式        修复用时        修复费用        其它费用
传统堆焊        10天以上        10万左右        1)应力变形对设备损坏的潜在成本
2)设备停机损失
福世蓝技术        1天        根据磨损量
每立方厘米12.5元左右        无

5.综合效益评估分析
使用传统堆焊方式修复,焊接过程中会使轴颈产生热应力,在将来的使用中可能会引起应力变形或裂纹,对设备造成损坏;用高分子材料修复,保证百分百面接触,可避免出现应力变形,材料强大的抗压能力确保修复质量可靠。修复工艺简单,可在线修复,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拆装作业时间和成本,缩短维修时间,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6.应用案例



案例(二)原料磨辊体磨损修复
1.修复方法分析
常规的修复方法为拆卸补焊后再机加工,修复周期往往在一周左右,费时费力的同时费用昂贵。而采用福世蓝技术产品修复,其材料所具有的优越的粘着性能及均衡合理的抗压,耐磨性能,完全满足设备的工艺要求,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同时,优化企业的设备资源,确保企业机制的合理运行。
2.设备问题分析
福世蓝技术支持部人员前往某水泥企业,对原料磨棍体磨损进行修复。该立磨辊体表面,辊皮固定夹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磨损且磨损严重(5-7mm),依据现场情况制定修复方案,现场修复。
3.修复现场图片



案例(三)莱歇立磨辊体磨损修复
1、问题分析
    立磨磨辊运行使用过程中,由于物料不均会对磨辊出现径向冲击,产生较大的震动容易螺栓松动,若不及时紧固螺栓保持良好的预紧力极容易致使紧固螺栓预紧力不够导致配合面出现配合间隙,将会使本体与辊皮之间出现磨损,进而会导致本体与辊皮之间发生冲击碰撞,严重时使得辊皮产生裂纹甚至断裂,设备损坏,影响企业的连续安全生产,造成恶性事件。                        
2、现场设备情况调查
福世蓝针对该企业莱歇立磨磨辊辊体磨损问题进行现场修复,该磨辊磨损量达单边1mm,根据企业使用要求仅用时6小时即完成了修复工作。
3、修复工艺
传统修复工艺:对于磨辊辊体磨损,传统工艺采用补焊后机加工,或者采用电镀工艺进行处理,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其最大缺点就是必须将设备大量拆除运输,其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大。另外电镀工艺局限性也比价大,且修复之后还是不能达到100%面配合。
福世蓝修复工艺:福世蓝修复工艺,根据不同磨损情况采用不同修复方案。利用高分子复合材料配合支撑点方式针对对磨损部位进行修复,在保证修复精度和满足安装要求的基础上,避免配合面表面热应力的出现,且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的金属不具备的退让性可以有效的缓解因设备振动等造成的冲击力,避免间隙出现,使修复部位与辊皮始终保持100%的面配合,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且修复周期短,一般8-12小时内完成修复和安装工作。福世蓝修复工艺的修复费用较传统修复工艺低,一般根据的磨损量来核算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用量,进而核算修复成本。
4、修复过程
       


总结
水泥行业中,辊压机、磨机、旋窑辊子等设备,工作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易造成轴承、轴瓦静结合面位置的磨损,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是堆焊,如果不进行退火处理,对轴颈会产生残留的热应力,同时如果轴颈过小,很容易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导致整个辊子报废,更有甚者导致设备损毁。
福世蓝技术的应用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与金属材料产生的范德华力和氢键进行结合,结合力强,接触面积大,且不会产生应力变形,可实现在线修复,也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修复场合。非常适用于水泥行业的设备修复,修复效率高,综合成本低,耐用性能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泥福星】福世蓝技术快速拯救立磨辊体磨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