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液管中的最小停留时间的依据是什么?
在《塔的工艺计算》中,根据起泡程度分为,3.5s,5s,7s,起泡程度还决定着体系因子。但我还看到有个说法,最小停留时间,是根据气相的密度?
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如果都对,那么气相密度和起泡程度有关?
295610399 发表于 2017-8-22 14:46
是的,取5s算是比较保守。
换一个问题请教您
体系因子影响塔盘水力学的哪些参数?
体系因子主要会影响液泛率,有塔盘液泛率以及降液管液泛率。
体系因子在选取时主要考虑介质发泡因素。
如易发泡介质就容易造成塔盘的降液管液泛,此时就需要增大降液管停留时间。反之亦然。 根据
持液量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取5s就可以。 海风521 发表于 2017-8-21 14:39
通常情况下,取5s就可以。
是的,取5s算是比较保守。
换一个问题请教您
体系因子影响塔盘水力学的哪些参数?
换句话说,哪些参数的计算需要考虑体系因子 不错的问题 海风521 发表于 2017-8-22 15:08
体系因子主要会影响液泛率,有塔盘液泛率以及降液管液泛率。
体系因子在选取时主要考虑介质发泡因素。
...
这个说得非常有道理,容易发泡体系,你计算降液管液泛时,那个清液层高度前的系数就得取得小一点。 学习了,感谢 降液管内气体液体能够完全分离,停留时间不够,气液混合从受液盘流出,会造成返混,而且体积增大,容易造成降液管液泛。粘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小,停留时间越长。 {:1106_362:}{:1106_362:}{:1106_362:} 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实际上是汽液分离时间吧
即要防止降液管液泛,又要防止气体夹带返混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马后炮化工越来越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