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还是危害?这一曲化工产业的冰与火之歌正热闹唱响
化工产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中,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到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从工业、农业到服务行业,到处可见化工产品的身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化学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尽管化工产业有如此大的贡献,但自其诞生,背后就藏着一个魔鬼,那就是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可能危害。虽然政府以及化工企业本身通过各种方式来避免这些危害的出现,但大大小小的化学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过去的2016年,我国也连续发生了几起影响比较大的化工厂爆炸事故。这些都提醒我们,其实这些魔鬼离咱们大伙并不遥远。化工安全事故频发化工品存在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事故,但危害最大的往往是化学品的生产区及储存区,因为前者是主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处,后者则化工产品的量往往较大。一般来说,这些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设备维护以及人员操作的问题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加强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以及监管的强度可能会有效的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不但要在生产设备上增加相关的安全装置,相应的操作规程也都需要改进,甚至连化工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都考虑。化工生产对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除了在发生事故后会对民众的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化学废物、废水和废气,如果没有经过恰当的处理就随便排放同样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比如,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的化工废水排到天然水域中,会严重影响水质,不但水生生物会受到影响,通过渗透作用等,地下水等宝贵的饮用水资源也可能会被影响。这些年经常见诸媒体的“癌症村”与其饮用水水源受到化工废物、废水污染之间极高的相关性就是这种危害最好的例子。其实与化工事故相比较,避免或者减轻这种危害是相对容易的,需要的仅是相关设施和政策的建设,以及严格的监管。对我国来说,之前可能对环保检查这方面不够严格,但是现在为治霾打击化企太严格了,甚至一刀切的方式好像也是有问题的,怎么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个度,是国家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
化工园区的“多米诺”风险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厂的建设呈现出集中化园区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化工产业的危害又添了一个新丁——“多米诺”风险。在google中输入化学工业园,你会发现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工业园比比皆是。从好的方面讲,化学工业园的建立降低了物流成品,提高了经济效率,并有利于化工废物集中处理,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不过,这种工业园化的趋势也将潜在化工事故的危害程度放大了。因为化工园区包含了很多的化工企业,较之单一的化工厂,化工工业园包含了更多的化学危险品,再考虑到化工设施互相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所以一旦某个环节发生事故,就可能会引起连环的事故,从而将一个小事故扩展成大事故。因为这个过程跟推倒多米诺骨牌有些像,所以被称为“多米诺”风险。
考虑到这个过程包含了太多的可能元素,有效的避免事故以及制定针事故发生后的预案,其难度比之单一的化工厂要高很多,因此也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和国家都需要化工化学工业背后确实隐藏着很多潜在的危害,但考虑到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也不能不发展它了,要不然就成了脏水孩子一起泼了。未来城市的健康,取决于我们用更少的资源提供更大的价值,而诸多的化工产品正在实现这一目标。更耐用的日用品,更清洁的燃料,更轻便、节能的交通工具,更安全的电缆……未来智慧城市的几乎一切细节,都将依赖于化工产业的进步和创新。人类应当努力在利用化学工业改善生活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和减小其潜在的危害。这些措施应当包含化工厂立项时的严格环评;加强安全设备的开发和行业监管,以期避免化工事故的发生;针对各种可能的事故做好相应的物质和知识准备,以免在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处理而造成更大损失;另外,还要给化工厂的工作人员及周围的居民传授相关的基本化学知识,以便大家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减小人员伤亡的情况。随着社会和化工产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情况也会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政策的制定部门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及时针对新的情况做出反应。化工行业必然会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此同时提高产出,也会为更广泛的人口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行业的发展,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是,结果会非常乐观。PS:本文转载自网络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94384915&src=3&ver=1&signature=FtfmjheSVOEkQ-HFU02mQUP0m-CT9dIq6Gu5baYKyvz7wISbCV5e4*Mw6syX88rhNdZRXtVsQXetoMn67hpxgHVBwgLc9aSWsN7ntze5leOdWKa1ZZJS1qod*NzSTLlqtDTkZvyjrWphzq--GVfvB3nBHs9anpRLYADtbEBTzbQ= 搞化工,还是安全为本 人们和国家都需要化工,然需安全f與綠色生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