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系统的节能降耗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x 一是优化运行方式,保证经济运行。吸收塔浆液循环泵是脱硫系统耗电功率巨大的6千伏设备之一,可以通过尽量减少浆液循环泵的投运时间和投运台数来实现节约厂用电。在FGD开始运行时,首先启动1台浆液循环泵运行,等到系统各个设备运行正常之后,再根据负荷增加的需要来递增浆液循环泵的投运台数,最终在满负荷的状态下才全部投运4台浆液循环泵。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也可以视系统负荷的实际情况,相应减少浆液循环泵的投运台数,以此减少厂用电的消耗。增压风机在运行时,运行人员严密监视主机负荷和炉膛负压,实时做出调整,以减少增压风机厂用电的消耗。在制备石灰石浆液时,如果投运1台湿磨机系统运行可以满足供浆要求,就尽量不要两台湿磨机同时运行,而且在制浆过程中,湿磨机应该尽可能地带满负荷运行,保证最高制浆效率,等到石灰石浆液箱达到最高液位时,就把湿磨机停下来备用。运行1台吸收塔需要的石灰石浆液供给量,只相当于1台湿磨机满负荷运行制备的浆液量的几分之一。因此,按照这种运行方式,湿磨机系统在1天时间里,都可以停运几个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减少了几个小时的耗电量。同理,在投运一套石膏脱水系统就可以满足出石膏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投运两套脱水系统。在出石膏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多的出石膏,等到石膏密度下降到一定低值,就把脱水系统停下来,以节约厂用电。由于石膏密度上升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因此这种运行方式的节能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2 H4 ~$ ]; j! ]4 `2 N! J 在每次整套脱硫系统中、长期停运时,应该遵循以下的步骤进行:一是停运前,提前有计划地减少石灰石浆液的制备量,尽量在整套系统停运之前,把石灰石浆液箱和磨机浆液循环箱里的浆液全部用完,剩下的少量浆液可以在冲洗过程中全部排到事故浆液池储存备用;二是在系统停运之前,各个箱、罐、排水坑里的滤液水全部打到吸收塔充分利用,再由吸收塔在停运后排到事故浆液池储存备用,然后把吸收塔和各箱、罐冲洗干净。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剩余的石灰石浆液和滤液水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浪费;二是吸收塔和各箱、罐冲洗干净得到了保养;三是避免了吸收塔和各箱、罐、排水坑因储存有浆液或滤液水,使氧化风机和各个搅拌器长期运行,浪费厂用电。 ( o3 ~' j5 r: H; e5 aEE% l 二是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降低设备运行损耗。事故浆液箱在脱硫系统事故中期停运和大修长期停运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事故浆液箱不能正常使用,将造成两台吸收塔和各个箱、罐内的石灰石浆液及滤液水不能顺利排放、储存,使吸收塔和各箱、罐内的液位不能降低,致使多个搅拌器长期运行以及石灰石浆液、滤液水不能充分回收再利用,既增加了石灰石的消耗,又造成厂用电的浪费。因此,事故浆液箱在系统正常运行时要清空,保证事故浆液箱在系统停运和事故状态下的正常投运,对于节约生产资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0 |. t. t5 \, B. Cx 湿磨机浆液循环箱泵由于浆液的密度,使泵的叶轮磨损严重,泵的出力和出口压力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了湿磨机的出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对浆液循环箱泵的检修力度,提高泵的出力和出口压力,满足两个石灰石浆液旋流子正常运行的需要,来提高湿磨机的制浆效率。 1 Z/ |; i+ k+ q3 `% D0 B9 \ 脱硫系统中的许多测点,比如烟气流量和压力、吸收塔密度计、PH值以及磨机石灰石浆液密度、磨机前给水等,经常发生故障,增加了正常运行操作的盲目性,直接影响脱硫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 " e. I$ ^( z9 z' a 三是深入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益。一是湿磨机前给水水管,在用滤液水制浆时由于滤液浓度高、流量计出管太细,进磨机弯头呈直角,每次造成管路堵塞,流量计不准,导致制备的石灰石浆液密度长期无法正常监控,直接影响了湿磨机的制浆效果。因此,对该管进行技术改造,保证磨机前给水正常投运,可以提高湿磨机系统的制浆效率;二是磨机滤网经常堵塞,导致浆液外流,造成浆液浪费,建议改造该处,使溢流浆液能流到地沟到石灰石排水坑,这样可以减少石灰石浆液的浪费。 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促进节能降耗。目前,烟气脱硫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受到检修人员和部分运行人员脱硫专业技术缺乏以及脱硫专业技术指导资料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脱硫设备经常发生故障,脱硫系统不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加强对脱硫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才能保证脱硫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G0 i1 f% X# Y3 @- R 综上所述,采取了以上多项节能措施以后,将使脱硫设备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规范、统一经济运行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节能意识,保证脱硫系统正常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拓宽了企业的节能降耗空间,促进节能降耗、节能增效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步
页:
[1]